一路相隨,永不言棄
施麗萍
1996年10月,我一腳踏進了工程處的大門,從一名學生變成了一名職工。
十八歲的我初到陌生的環(huán)境,帶著滿臉的懵懂和青澀,努力地想記住每個人,熟悉每件事!
那一份膽怯的心情還猶在眼前,驀然回首,竟然已經(jīng)十三年過去。
1999年,皖河口大橋通車典禮的前一天,我和幾名同事前去插旗。那是我第一次踏上自家單位修建的大橋,往返在長達885米的皖河橋上,油然而生一種欽佩,我們工程處竟然能造出這么長的大橋!到了第二天的通車典禮,市領導來了,電視臺來了,附近的村民也來了。那一天,風格外地大,放眼望去,一片旌旗飄揚,一片人山人海,我又一次感概,我們工程處竟然造成了這么大的影響力!
從隔著距離的揣摩到溶入其中再到榮辱與共,是一路相伴的感情積累,更是認定歸屬的精神升華。正如所有的道路都不會一直平坦,在日愈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工程處的發(fā)展也是曲折的。記得有好幾年的時間,因為工程量不足,有不少職工待崗在家,大家的工資都是滯后三、四個月發(fā),但沒有一個職工為此情緒低落,大家該做什么照常做!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”,一個創(chuàng)造成功的團隊必然是一個信心凝聚,患難與共的集體。如果動輒軍心患散,只能同甘不能共苦,這樣的脆弱勢必要被市場擊碎的。
在逆境中沒有放棄堅持,在順境中同樣沒有放棄奮斗!今年的8月份,我隨同領導到工地慰問,看到烈日炎炎下,項目施工都在有條不紊地緊張進行中。而且很多項目部的條件還很艱苦,租住的民房里沒有空調,蚊蟲叮咬,又是經(jīng)常性的加班加點,但沒有人喊苦喊累,他們始終把施工任務放在第一位。如果說工程處是一艘大船的話,他們就是載船的水,深沉厚重的水,每一個波濤都是洶涌的力量,推動著大船前行!
50年風雨兼程,從肩挑背馱到現(xiàn)代化施工作業(yè),工程處沒有被歷史發(fā)展的潮流淹沒。大浪淘沙,物競天擇,留下的都是與時俱進的勇敢者。2009年是我們工程處50歲的生日,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,我們從偏遠的郊區(qū)搬到了交通便利的市中心,各部門配備了電腦,上了寬帶,建立了網(wǎng)絡辦公系統(tǒng)。這一切體現(xiàn)了工程處是以發(fā)展的思維走路的,發(fā)展是一種態(tài)度,顯示出我們的眼光;發(fā)展也是一種姿勢,昭示著我們的決心;發(fā)展更是唯一的道路,因為從來都是“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”!
說起來,我與工程處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的。早在1959年,工程處成立時,我的爺爺便是第一批職工。2005年,我的父親從工程處退休。一家三代完整見證了工程處50年的歷程。也許,在工程處發(fā)展的歷史中,我們微不足道,但,我們有一路相伴的深情和永不言棄的信心。
50年的工程處,深藏著歷史底蘊;50年的工程處,煥發(fā)著青春氣息!50年的工程處,必將創(chuàng)造輝煌!